【兒童健康】患「荔枝病」腦炎低血糖抽搐死亡 兒科醫生:荔枝毒素抑制血糖不宜過量進食

親子

發布時間: 2019/09/16 17:19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21

分享:

分享:

印度北部6月有47名兒童死於急性腦炎症候群,與過量進食荔枝引起的低血糖症狀有關,過量進食荔枝會引致「荔枝病」,可引致腦炎、全身抽搐、甚至死亡。

正值夏天,又來到荔枝當造的季節,不少兒童都喜愛進食荔枝,也不時饞嘴多吃。但原來過量進食會引致「荔枝病」的喪命殺機,可引致腦炎、全身抽搐、甚至死亡,家長須多加注意!

印度北部6月有47名兒童死於急性腦炎症候群(Acute Encephalitis Syndrome),與進食過多荔枝所引起的低血糖症狀有關。當地衛生官員引述國際研究專家指,荔枝會產生一種毒素,當溫度升高便會釋放,並會儲存在兒童的肝臟內。

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2013年聯同印度疾控中心的研究指出,「荔枝病」與加勒比海地區的病相似,該地區有不少兒童進食西非荔枝果(Ackee)後出現低血糖的症狀,例如抽搐、急性腦腫、甚至昏迷。

荔枝含天然毒素抑制血糖

經研究人員檢驗後,否定了農藥殘餘毒性的可能,他們發現,病因源自於西非荔枝果本來所含有的天然毒素——甘氨酸(hypoglycin),當中抑制了人體產生葡萄糖。另外,在檢測中亦發現荔枝含有同樣毒素,即次甘氨酸A(hypoglycin A)。

本港兒科專科醫生歐陽卓倫表示,

荔枝含有天然化學物質次甘氨酸A及亞甲環丙基甘氨酸(MCPG),這兩種物質會阻止體內血糖製造,過量進食會有機會導致腦炎,出現低血糖的症狀,例如抽搐(類似癲癇症的症狀)、神智不清、昏迷,甚至死亡。

據國際權威醫學期刊《The Lancet》指出,當兒童的血糖水平下降時,身體會開始代謝脂肪酸,並啟動糖質新生作用(gluconeogenesis)製造葡萄糖,但合成葡萄糖機制會被荔枝毒素嚴重破壞,因而導致低血糖及腦部發炎。

貧窮地區兒童較易患「荔枝病」

印度兒童大多來自貧困家庭,平日營養不良,甚少攝取糖分,當他們進食荔枝,血糖水平會下降,肝臟只能釋放原有的糖儲備去平衡,但當肝臟沒有足夠的糖儲備,只有毒素會在體內釋放。

尿液樣本結果顯示,有3分之2的印度患病兒童含有荔枝毒素,而未成熟的荔枝所含有的毒素更高。

歐陽卓倫補充,印度、越南、南中國等貧窮地區的孩子較易患上「荔枝病」,因為當地盛產荔枝,不少兒童吃荔枝就當一頓飽餐,加上因本身營養不良、血糖偏低,進食荔枝後會進一步降低血糖水平,難以補充血糖,若患上腦炎,存活率會比一般地區的孩子低。

本港食安中心建議,一般成人每天吃荔枝最好控制在300克以内(約10粒),兒童一次食用不超過5粒為宜。(圖片來源:食物安全中心 @ Facebook)

切忌空肚食荔枝

歐陽卓倫指,兒童空肚吃荔枝,甚至把荔枝用來果腹,沒有充足的食物將脂肪轉化成血糖,加上荔枝毒素會抑制血糖製造,從而降低血糖水平,會容易患上急性腦炎。

他表示,

患病兒童通常發病在凌晨3時至早上8時,當時血糖水平較低,會容易抽筋。

至於進食數量方面,歐陽卓倫認為荔枝不宜過量進食,亦不應空肚進食。他舉例,若不享用晚餐就直接進食荔枝,每次又吃幾十粒,荔枝毒素會超標。

他建議一般情況下兒童的食用份量為:

2至3歲:可進食2至3粒

4至8歲:可進食5粒

他提醒,若新陳代謝出現問題、容易血糖低的兒童,切勿進食超過3粒;體重較輕的兒童,若過量進食荔枝,荔枝毒素會超標,病發機會比較大。

他又指,兒童在成長階段中需要注重均衡飲食,荔枝本身的糖分高,不宜多吃。